把电动执行器(俗称“电动头”)倒过来朝上装,就像把电脑主机倒扣在桌面上——看起来只是方向变了,实则把散热口堵住了、润滑油流走了、密封圈也悬空了。结果往往是:电机温升飙升,几个月就“烧芯”。下面用通俗语言拆解这一常见故障背后的技术链条。
热空气“倒灌”——散热路径被切断
电动执行器内部有两条主散热通道:
润滑油“搬家”——轴承干磨
齿轮箱里通常装的是 NLGI 2 号锂基润滑脂,常温下像牙膏,温度升高后变稀。执行器朝上后,重力把油脂从电机轴承一侧“拉”到齿轮端,导致电机端轴承处于半干摩擦状态。金属与金属直接接触,轴承温度进一步升高,形成恶性循环。很多用户会发现:烧毁的电机拆开后,轴承已经发蓝,油脂只剩残渣。
冷凝水“倒挂”——密封圈失效
执行器并非完全密封,呼吸阀或泄压孔通常设计在顶部,用于平衡温升引起的内外压差。当整机翻转朝上,这些孔位跑到最低点,昼夜温差产生的冷凝水无法排出,积存后顺着电缆接头或端盖缝隙渗入定子腔。水 + 电 = 电解腐蚀,铜线发黑、匝间短路,烧机只是时间问题。
扭矩“反向”——电机过载
部分多回转执行器内部采用蜗轮蜗杆 + 行星齿轮组合。设计上,蜗杆受向下轴向力,由电机端轴承承载;当执行器朝上后,轴向力反向作用于电机端盖,轴承游隙变大,齿轮啮合错位,导致启动电流瞬间升高 15 % 以上。控制回路若未及时调整过流保护,电机绕组在几秒钟内就会被大电流“烤焦”。
标准怎么说?
IEC 60034-7 旋转电机结构型式代号中,明确把安装方式分为 IM(Installation Mounting)系列:IM B3(水平底脚)、IM V1(法兰朝下)、IM V3(法兰朝上)……其中 IM V3 虽是合法安装,但附加条款要求“制造商须确认润滑、冷却、密封均按垂直工况重新设计”。市面多数通用型执行器仅按 IM B3/IM V1 取证,盲目朝上装等于超范围使用,质保自然失效。
如果非朝上不可,怎么办?
选型号:订购时明确“可朝上安装”选项,厂家会换成长效高温润滑脂、增加散热片、调整呼吸阀位置。
加散热:在执行器底部加装 20–30 mm 高的铝散热垫块,让空气可自下而上流过机壳。
勤维护:缩短换脂周期至 6 个月,定期检查电缆接头密封。
调保护:把控制器的过流/过热阈值下调 10 %,宁可“误报警”也别“真烧毁”。
一句话总结
电动执行器朝上安装之所以频频烧电机,不是电机质量差,而是方向改变后,散热、润滑、密封、受力四条生命线同时被“拧断”。方向不对,努力白费——在设备选型阶段就避开“朝天陷阱”,比事后换电机更省钱、更省心。